蓝可儿纪录片丨如果拍不出好剧,就不要急于消费这些悲剧
*友情提示:这是一篇很严肃的推送,没有什么诡异的图片,放心往下拉!
近日,曾经轰动全球的「蓝可儿离奇死亡事件」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,因为有两个美国人宣称,经过3年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,将推出纪录片《蓝可儿事件:真相大白(What Happened to Elisa Lam?)》,把这起历史悬案搬上大银幕。
目前,剧组正在筹集拍摄资金,并表示会将筹款一部分捐给死者家属,作为对死者的尊重、家属慰问金。
对于4年前这起充满悬疑色彩的案件,相信大家多多少少有所了解,这则新闻一出,很多网友说:光是听到蓝可儿这三个字就想到了当年被这事支配的恐惧……
蓝可儿是一位加拿大华裔,卑诗大学的女学生,出事的时候年仅21岁。2013年,她在美国洛杉矶的塞西尔酒店离奇死亡,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,至今仍有许多未解谜团。
其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当地警方在未找到蓝可儿尸体、暂时将其定义为失踪时公布的一段酒店电梯监控录像。
这也是蓝可儿失踪前被拍到的最后一段影像,片长近4分钟,其中她出现约2分38秒,种种动作十分诡异:一进入电梯就按了多个楼层的按钮,躲在电梯外看不见的“死角”处。向外张望后走出电梯,又是跺脚似乎想吓退什么东西,又是做出划水的动作……然后,她就走开了。
放上视频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一下,感受一下这毛骨悚然的氛围。不敢看也没事,这不是咱们要聊的重点,跳过即可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p0115ktfj0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这个视频被广泛传播后,各种民间侦探出现了,对于录像里蓝可儿的行为,大家的说法不一。
有人认为蓝可儿行为怪异是因为嗑药或者被人下药后出现幻觉;也有人推测蓝可儿是被跟踪才走进电梯,按下多个按钮混淆真实楼层;甚至有人说她是在和电梯外的某种神秘生物进行交流……
在YouTube上还可以搜到很多「解析向」视频。
在公布了这段诡异录像的6天后,也就是蓝可儿失踪的第20天,蓝可儿的尸体被找到了。
当时有住客向酒店投诉水压过低且水有异味,于是酒店去查看顶楼的水箱,在水箱里找到了全身赤裸呈“头下脚上”姿势的蓝可儿。也就是说,住在西塞尔酒店的那批客人们已经喝了8天她的尸水。
蓝可儿的尸体被找到后,他杀还是自杀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,其中,认为他杀的网友居多,猜测她可能是被下了药或者被人胁迫(比如用枪逼着)走到水箱处,然后推入水。
一时间,酒店的工作人员被列为嫌疑犯,理由是他们对酒店的布局最为熟悉。
但后来洛杉矶警方否认了他杀的说法,坚持认为蓝可儿是因躁郁症死于意外溺水,时至今日,也并没有再公布相关的案件进展。以至于到现在为止,蓝可儿事件还被各路“有心人”炒作成灵异事件。
况且,就算是处理过「肯尼迪遇刺案」「克林顿性丑闻案」和「辛普森杀妻案」的华裔神探李昌钰都不同意官方的意外溺亡说,认为他杀的可能性更大。
号称「华裔福尔摩斯」的李昌钰博士如此放话,国际上舆论的风向也几乎偏向于将此案定为谋杀案。
所以,在维基百科的分类中,蓝可儿事件被标记为「未解决死亡案件与谋杀案」。
如今,塞西尔酒店改名为美茵住宿旅馆依然屹立在洛杉矶街头,而蓝可儿事件的真相却不知飘在何方,只希望警方能够早日给出明确答复,让逝者瞑目。
这次蓝可儿事件被搬上大银幕,是否真的像纪录片的名字一样让事情真相大白,只有看了之后才能作出判断。但说实话,小编并不看好。
在此之前,宣称要将蓝可儿事件改编成电影的声音不少,国内国外都有。
前者是刘浩筹拍的悬疑推理片《蓝可儿》,由大陆、美国和澳洲合拍,甚至有传言说高圆圆已经参加过试镜。
后者是索尼影业以100万元标下布兰登·墨菲和菲力普·墨菲兄弟的剧本《厉阴鬼店(The Bringing)》,由《亡命驾驶》的导演尼古拉斯·温丁·雷弗恩执导。
从片名就能窥其野心,《The Bringing》直接对标的是《闪灵(The Shining)》、《招魂(The Conjuring)》这样的电影。
然鹅,两个片子最后都不了了之,进入无限跳票中……
倒是在2014年,有一部关于蓝可儿事件的短片推出,算是“硕果”仅存,但也只能被评为歪瓜裂枣,豆瓣评分4.9,好于0%短片。
这莫名其妙的海报画风暂且不提,观众们看完的评价也是一言难尽。
拿凶杀轶闻来拼凑电影,看的时候深刻体验了「浮夸」二字——
对真相的随意脑补,才是不尊重死者——
就算是主打惊悚,也拍得不够好看——
……很尴尬了。
说到这里,大家应该也明白小编为啥不看好《蓝可儿事件:真相大白》了。
一是不好拍,二是拍不好。
悬而未决的案件属性、涉及伦理的操作难度导致拍摄过程困难重重,很可能中途夭折;而过于轻浮的解读、缺乏思考的猜测也容易让拍出来的片子不好看。
-----所谓「不好拍」和「拍不好」-----
这些年,网络文学被当成大IP拍影视剧的同时,社会新闻的IP价值也慢慢被挖掘了出来。创作者们或是借奇案噱头自我演绎,或是将案件改头换面,存骨再添肉,总是能吸引到一波关注的。
因为社会和人性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,而现实也告诉我们,很多情节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!正如网友所言:天才创作的剧本也不过如此,不拍成电影可惜了。
于是,我们听说过根据「鲁荣渔2682号惨案」改编的《海祭》立项了。
此案发生于2010年12月,“鲁荣渔2682”号渔船载33名船员出海,2011年8月12日,被中国渔政船拖带回港时,船上只剩11名船员,历时近两年的侦办和审理,这11名船员被判杀害22名同伴。
这个真实剧本获得了广电总局“修改后同意拍摄”的批准。
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:这个故事是中国版的诺亚方舟,也是社会的缩影。他想在改编过程中,比较平衡地,在社会和市场接受的语境里,探讨这件当代应该要关怀的事。
听起来很有盼头,但这份期待很快就被抹杀,短短几个月时间,过亿投资就被叫停。
我们听说过有编剧想根据杨永信事迹拍摄中国版的《熔炉》,连片名都想好了,就叫《困兽》。
在某众筹平台定下了100万的众筹目标。
但因为拍摄计划和以前的作品质量不能说服众人,导致众筹失败。
我们还听说过去年大热的「白银连环杀人案」也将被改编成电影,甚至是由公安部牵头,得到了电影局和公安部的双重认可。
但通过犯罪片《烈日灼心》和《追凶者也》让大家惊艳的曹保平导演,却对此案的影视化不怎么看好。
犯罪片导演曹保平表示,他虽然钟情犯罪题材,但从不碰社会热点,“所有急匆匆的社会热点批判在艺术上都是垃圾,出不了好作品”。
“白银连环杀人案”告破之后,这一题材被影视公司争抢,对此,曹保平直言:“热乎的都是狗屎,得等它凉一凉,谁爱吃谁吃吧。很多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、话剧、小说、寓言等等,当这个东西你把它孵化出来时,如果和原始事件已经面目全非,那可以去拍了。如果出来的内容几乎和之前形状一样,那就是垃圾,还是别拍了。我若是真的来拍,那它就和原始的事件没有关联,是源于最初的素材生发出来的新事物。”
(来源:电影杂志《虹膜》)
电影领域的知名大V@毒舌电影,也不太支持这次真实案件的影视化。
甚至在《中国电影,请别碰这起28年的奇案》一文中表态:如果现阶段,我们还做不出有水平的犯罪案件改编剧,那起码,不要急于去消费这些悲剧。
有两种犯罪片,Sir看不上。一种是将罪恶浪漫化,不分是非地以意淫罪犯的人生,通过他的悲惨,塑造一个凄美而变态的人格。简单说,为人渣洗白。另一种更LOW,只对种种刺激的犯罪过程感兴趣,极尽夸大各种狗血细节,丑形怪状的人物与哗众取宠的情节,支撑着算计到毫厘的利益。四个字,眼球经济。
前者透着做作的伤感,后者的每一个毛孔,都滴着商业为王的轻浮与廉价。说白了,他们都只是为了自己,没有人真的关心受害者,以及,仍活在恐惧中的老百姓。
(来源:毒舌电影)
当然了,围观群众如我们,对于电影的认识不够专业,总觉得是骡子是马,你得拉出来遛遛才知道。不看到电影的最终呈现,仍旧会对其抱有很重的期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其实,由真实案件改编出来的优秀电影有很多,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韩国电影《熔炉》、《素媛》、《杀人回忆》。
国内这样的电影也不是没有,但大多都很小众。
杨德昌导演1991年在台湾上映的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,贾樟柯导演2013年上映的《天注定》,以及……
翁子光导演2015年在香港上映的《踏血寻梅》。
大家应该有听说过图三这部电影,因为它获奖无数。但对电影本身,可能知之甚少,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「一部召妓碎尸的三级片」。
同样根据真实案件改编,《踏血寻梅》的原型是2008年轰动全港的「王嘉梅肢解案」。
与那些沉溺于猎奇凶杀案的改编电影不同,翁子光导演的这部电影故意忽略了分尸案的离奇,反而对大陆新移民王嘉梅、香港屌丝个体丁子聪的无助命运,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。
正如郭富城的这句台词,《踏血寻梅》并不在意惨案是如何发生的,它关心的是,惨案为什么会发生?
或许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在这些优质的电影里,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」这八个字,不是空落落的噱头,而是血淋淋的沉重。
它们更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,从受害者的伤口,揭开整个社会的痛病和人性的晦暗。就算这伤口上有色情、血腥、灵异的阴影笼罩,但穿过猎奇的表象,匕首的方向直指孕育罪恶的土壤。
换句话说,好的改编电影不该止于肤浅的暴力与性,黄暴行为只是一种表达方式,挖掘并直面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,才是电影的最终诉求。
至于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噱头改编片——拜托了,有多远滚多远吧。
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